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日记日记

何为造物者?

张勋2020-02-08【日记】人已围观

简介何为造物者?往下看:

  在龙泉,铸一把剑,为了更好地去除杂质,增加剑身的强度和韧性,需要反复折叠锻打32000次;

  在苏州,缂丝作品想呈现出立体的色彩层次,往往要动用数10万根丝线通经断纬,一寸缂丝一寸金;

  在尼木,制作木刻版《甘珠尔》大藏经几乎是一生的修行,整个村子的匠人们已经雕刻了24年

  ……

  何为造物者?往下看:

  在龙泉,铸一把剑,为了更好地去除杂质,增加剑身的强度和韧性,需要反复折叠锻打32000次;

  在苏州,缂丝作品想呈现出立体的色彩层次,往往要动用数10万根丝线通经断纬,一寸缂丝一寸金;

  在尼木,制作木刻版《甘珠尔》大藏经几乎是一生的修行,整个村子的匠人们已经雕刻了24年

  ……

  这些数字时常让我想起推动滚石上山的西西弗斯,或者从藏区各地磕长头去拉萨的人们。

       
       虔诚的信徒匍匐在大山间,朝着他们心中的圣地拉萨一路叩拜前行,朝圣者的额头已在不断的触地间叩破了头皮磕出了老茧,然而他流露出的却是幸福的表情,这是他一生中最最殊胜的旅行,他相信这一路虔诚的叩拜可以消除他过往的业障,心灵得到莫大的慰藉,并相信在以后生命的轮回中不至于坠入恶道……

  他们就是造物者-虔诚的、幸福的做一件事。

  这些看似单调、重复的过程,赋予了每一位造物者以哲思、以神性。



  匠人很多,造物者很少。

  老一辈匠人习惯于感叹传统沦落、后继无人,舆论也时常随声附和,认为年轻人耐不住寂寞,坐不了冷板凳,动辄会被利益驱赶被市场奴役。这种悲天悯人的退化论,似乎很容易引发共鸣。

  在我看来,人们不自觉秉持的这种论调,究竟是事实还是一种认知与思考的惰性?除了人云亦云的道德批判,我们是否能提出对未来更有建设性的方案?

  80多年前,江西南昌一个伞匠的儿子,决定放弃祖传的手艺,东渡日本留学。他凑不齐留学的费用,所幸,经过徐悲鸿引荐后,终于申请到政府资助,到日本“研究工艺、图案,改进景德镇陶瓷”。

  日本的见闻让他大开眼界,在考察报告中,他写道:“外国物品,遂夺国货之席,而我国工艺美术几无人问津,但各国多年来为争夺远东市场,加大了对我国工艺研究的力度。日本古代工艺,多借鉴我国技师,明治以后,吸收西洋文化,工艺美术得到新的发展。”尽管这个领域并非他的兴趣所在,后来的几年,他还是系统梳理并研究了中日两国的工艺。

  这个年轻人名叫傅抱石,修伞铺走出来的大画家。如今,许多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和美术史家,但他考察、研究两国工艺的经历,却很少再被提及。这段考察,几乎也没能改变中国造物者的命运。

  上世纪五十年代,原本在家族、门派、地域间各自秘密传承的技艺,因国家的介入,以大一统的形式得以整理和保全。然而,如影随形的各种运动与风波,又将它们一击即溃。

  八十年代,商业化初露端倪,来自海外尤其是日本的大批订单,促成了中国民艺的黄金时代,但是与此同时,鱼龙混杂、泥沙俱下,最终以大批工厂倒闭,许多人再度逃离而告终。

  九十年代末,各领域的大师开始走出体制,创办工作室,创造力被释放出来。进入新世纪2000年以来,海内外的教育与文化交流日益增强,多元文化推动下,年轻匠人们终于等到了属于他们的时刻。

  年轻一代正在觉醒。

 Chef’sDream品牌创始人,80后刀具匠人胡含
 

  80后制伞匠人李游,做出了汇聚古今的竹语伞
 

  80后机车匠人恶鸟,做出一车难求的中国哈雷

  如今,他们中的许多人,更多是被兴趣驱动,如发愿般创造,既富于野心又善于计划,既敢于行动又乐于钻研。与前辈相比,他们拥有更国际化的视野,更多元开放的思维方式,也更愿意与当下日常接壤。我们未来的生活,很有可能就在他们失神思索的瞬间,显出轮廓。

  在《约翰·克里斯朵夫》的结尾,圣者克里斯朵夫背着孩子,在逆流中走了整整一夜。他说:“咱们到了!唉,你多重啊!孩子,你究竟是谁呢?”背上的孩子回答:“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。”

  造物者创造的正是“即将到来的日子”。

  我愿为造物者一员,用我的火炉、锤头和钢铁绘出一个善于研磨的世界。

Tags:造物者

很赞哦! ()

上一篇:返回列表

下一篇:钢球如花 平淡显芳华

文章评论

    共有条评论来说两句吧...

    用户名:

    验证码:

站点信息

  • 建站时间:2020-02-06
  • 文章统计78篇文章
  • 标签管理标签云
  • 统计数据百度统计
  • 微信号:扫描二维码,加我微信